目前常用的測定方法是酸堿滴定法,其原理基於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(Ca (OH)₂)的特性。
煅燒溫度氧化鈣的制備通常通過碳酸鈣(CaCO₃)煅燒分解實現(CaCO₃ 高溫 CaO + CO₂↑)。煅燒溫度直接影響產物的活性度:
低溫煅燒(<900℃):碳酸鈣分解不完全,生成的氧化鈣晶體結構松散,內部孔隙率高,活性度可達 300 mL 以上。
高溫煅燒(>1100℃):晶體過度燒結,孔隙閉合,表面能降低,活性度可能降* 100 mL 以下。
雜質成分原料中的雜質(如 SiO₂、Al₂O₃、Fe₂O₃等)會與氧化鈣形成低熔點共熔體,包裹在氧化鈣顆粒表面,阻礙其與水接觸,導致活性度下降。例如,石灰石中 SiO₂含量每增加 1%,氧化鈣活性度可能降低 20~30 mL。
顆粒粒徑粒徑越小,比表面積越大,反應接觸面積增加,活性度提升。研究表明,粒徑小於 100 目(0.15mm)的氧化鈣活性度比大於 200 目的樣品高 50% 以上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