栽培技術
(1)密度 作飼料栽培,畝栽2000~3000株;作圍欄、護堤,株距40厘米;作種節繁殖和作架材、觀賞栽培,每畝600—1000株或株距1~1.5米;如光照不足,宜稀植,以免倒伏。
(2)施肥 可重施有機肥和氮肥,皇竹草耐肥性極強,為加快生長及提高產草量,可增加施肥次數和數量,並滿足其對水分的要求。肥水條件越好,越能發揮高產優勢,以宿根草計算全年產量,畝產可達20噸以上。
(3)栽植 用較粗壯、芽眼突出的節莖、種蔸和分蘖為繁殖材料。每節 (芽)蘖為一個種苗。節(芽)可平放,也可斜放或直插,入土7厘米,保持土壤濕潤,10~20天可出苗。用分蘖栽植,深度7—10厘米,栽後及時追肥,以促進成活和生長。
(4)管理 生長前期加強中耕除草,適時澆水和追肥。如用作架材、觀賞、繁殖等,當植株長到2米高以後,應將下部老葉摘除,促進莖節老化、堅實硬化,增添觀賞性;作為觀賞、護堤、圍欄,每年春季萌發前進行一次疏理,疏去部份弱小過密植株;作為青飼料栽培,當株高80~200厘米時,即可刈割利用,每年刈割4—8次,每刈割一次,施一次肥料,每畝施用尿素25千克或碳酸氫铵50千克。餵飼大型草食動物,可讓植株長得高大一些再刈割;餵飼小型草食動物,可刈割嫩葉或加工成草粉。